6月13日上午,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協(xié)助下,孝南區(qū)肖港鎮(zhèn)趙胡村貧困戶李灼清填寫志愿捐獻遺體登記表,并鄭重按下手印。 村支部書記許學軍介紹,一年前,李灼清找到村委會,表達百年之后捐獻遺體的愿望。今年5月10日,李灼清正式遞交書面申請。 李灼清今年67歲,曾有過兩段失敗的婚姻,沒有子女,孤身一人生活30多年。他種過田,摸過魚,在家附近的萬安、保豐、陶廟等集鎮(zhèn)擺過地攤,勉強維持生計。2013年,李灼清進貨時,騎摩托車不小心摔傷,留下后遺癥,不能再做小生意,失去生活來源。 轉(zhuǎn)機來自新一輪脫貧攻堅。2015年,李灼清成為趙胡村精準扶貧對象,開始享受五保戶、低保戶“兜底政策”。如今,他每年可領(lǐng)到五保金8880元、社保金960元,有糧補、電補等收入。“一年下來,收入有一萬多塊,吃穿不愁。” 好事一件接一件。扶貧干部幫李灼清申請C級危房補助金1萬元,買來石棉瓦、新木頭,黨員干部義務(wù)幫工,將舊房修葺一新。政府還出資為他安裝無塔供水管網(wǎng),他喝上清潔自來水??床∫膊怀盍耍喝ツ晁谛⒏惺兄嗅t(yī)院住院20多天,自己只出200元,其余由政策兜底。 生活環(huán)境越變越好。近幾年,趙胡村鋪設(shè)通村水泥路,安裝照明路燈,修建村級文化廣場,新建村級衛(wèi)生室……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李家渡口變新村,改革風貌勝當年。一條直徑飛玉馬,百頃平疇展黃金。瓊樓凌空空映月,春光遍地地生煙。天地人和共高歌,騷人勝意動詩情。”喜愛詩詞的李灼清用一首律詩反映精準扶貧帶來的變化。“我沒什么可以回報社會的,死后愿意將遺體捐獻出來,算是對社會的一點貢獻。”李灼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