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鬧天宮》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于1961年—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動畫長片, 萬籟鳴、唐澄聯(lián)合執(zhí)導,它為無數(shù)人的童年帶來了歡樂,片中既神通廣大、又頑皮叛逆的孫悟空形象也深入人心。 這部動畫片從籌拍到完成,足足耗費了四年的時間,一出世就拿獎拿到手軟,曾在44個國家和地區(qū)上映,先后參加18個國際電影節(jié)展映,并三次獲獎,被賦予了極高的評價。 二、《哪吒鬧?!?/h3>1979年上映,由嚴定憲、王樹忱、徐景達導演,依然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一部佳作,也是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 三、《阿凡提的故事》最初是1980年發(fā)行的一部木偶動畫電影。由曲建方擔任導演。西域風格的情景,夸張的造型,幽默的對白,使這個山羊胡子的傳奇人物一下子家喻戶曉。大獲成功后,繼續(xù)拍成多集系列木偶動畫片。 《阿凡提的故事》每集的基本故事線都是聰明善良的小人物阿凡提捉弄貪婪的壞蛋巴依老爺。 四、《三個和尚》一部18分鐘的短動畫,曾獲柏林電影節(jié)銀熊獎,由徐景達、馬克宣擔任導演,包蕾任編劇。 “一個和尚挑水吃, 兩個和尚抬水吃, 三個和尚沒水吃” 的民間諺語從古到今,幾乎家喻戶曉,而該片講述了三個和尚沒水吃、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協(xié)力救火直至后來三人合作吊水協(xié)作的故事。最被稱道的是片中的配樂,采用即興配樂的形式,音樂和節(jié)奏完美貼合。 五、《九色鹿》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故事改編,由中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1981年出品的動畫美術作品。由錢家駿、戴鐵郎擔任導演,潘絜茲任編劇。 該片采用敦煌壁畫的形式,用中國古代佛教繪畫的風格講述了九色鹿經常幫助遇到困難的人,在幫助過弄蛇人后,弄蛇人向國王告密出賣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險,弄蛇人受到應有報應的故事。 六、《猴子撈月》是剪紙動畫的代表作品之一。《猴子撈月》是根據民間童話"猴子撈月"改編。 該片講述了一群貪心的猴子發(fā)現(xiàn)月亮想把它占為己有,猴子們在撈月之前,先是追月,隨后摘月,最后月亮破碎也沒撈到月亮的故事。 七、《黑貓警長》根據諸志祥同名小說改編,戴鐵郎、范馬迪、熊南清執(zhí)導,盡管原動畫片只播出了5集,但是這部動畫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流傳多年的國產經典卡通英雄形象。 故事內容上,這部動畫也頗為創(chuàng)新,形式是采用喜聞樂見的警長探案、破案的敘事,用一個個案件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八、《葫蘆兄弟》(又名:葫蘆娃)作為經典的國產動畫代表,《葫蘆兄弟》是我國動畫第二個繁榮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創(chuàng)造了經典童年形象葫蘆娃和具備洗腦功效的主題神曲。 九、《舒克與貝塔》改編自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小說。主要講述舒克和貝塔,原只不過是兩只最普通、最卑微的小老鼠,但自從掌握了開飛機、坦克的技能后,分別開著飛機和坦克幫助他人,戰(zhàn)勝海盜,最后保衛(wèi)了人類和平的故事。 十、《小蝌蚪找媽媽》取材于自齊白石水墨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 這部動畫從畫風到配樂到節(jié)奏都是很中國風的元素。伴隨著悠揚的古琴和琵琶聲,瞬間將孩子帶進一個優(yōu)美抒情的水墨畫世界,讓孩子感受中國水墨畫的飄逸靈動,體會民族藝術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