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哪些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批批科學工作者為我國的科學事業(yè)和祖國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貢獻了自己的智慧、時間,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在自己的行業(yè)領域為我們國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跡。一起了解中國五位頂尖的科學家吧! 中國五位頂尖的科學家 1、錢學森,2、李四光,3、袁隆平,4、竺可楨,5、鄧稼先。 1、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fā)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1934年,畢業(yè)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shù)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等重要職務;他還兼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1995年,經中宣部批準及錢學森本人同意,西安交通大學將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 2、李四光
李四光,出生于1889年,湖北黃岡人,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教育家、是我國地質力學的創(chuàng)立者、中國現(xiàn)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2009年當選為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李四光創(chuàng)立了地質力學,并為中國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創(chuàng)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chuàng)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3、袁隆平
袁隆平,國家科技大獎獲得者,出生于1930年,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他是我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我國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勛章”。 4、竺可楨
竺可楨,出生于1890年,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zhèn)人,我國近代著名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是我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代表著作有《氣象學》、《物候學》。 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chuàng)始人,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qū)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5、鄧稼先
鄧稼先,出生于1924年,安徽懷寧縣人,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fā)做出了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