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在外打拼的異鄉(xiāng)人早已打算踏上回家的歸程。老家的父母翹首以盼,彼此期待著團聚的時光。 然而,春節(jié)臨近,國內(nèi)多地疫情零星散發(fā)。面對嚴峻復雜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勢,連日來,多個省份倡議非必要不離開當?shù)兀瑖倚l(wèi)健委9日倡導,在工作地過年。 一時間,能否“回家過年”成了很多人關心的話題。即便疫情讓很多人按下了回家的暫停鍵。不過,對家的思念依舊蕩漾在他們的心田。 思念 渴望家人團聚 41歲的欒三軍,生于仙桃農(nóng)村,在北京工作了24年,早已成家立業(yè)。 隨著年齡增長,欒三軍越來越渴望與父母團聚。“我的父母都已經(jīng)70多歲,如果他們還可以活20年,我每年春節(jié)回老家三到四天,能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有不到3個月。”欒三軍說。
欒三軍 去年春節(jié)前幾天,他和老婆孩子一同回到仙桃老家。原本打算春節(jié)后第二天就返回北京,不料疫情突如其來,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了兩個多月。 回憶那段日子,欒三軍感覺很幸福。“平時電話里,父母很嘮叨,有時還會帶給我一些負能量。但這么多年來第一次和父母較長時間相處,反而讓我下定決心,要珍惜每一次回家的機會。” 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欒三軍和父母之間談了許多心事。聊不盡的家長里短,沒有令他感到厭煩。給父母做飯、洗衣,讓他心里踏實。下地去給油菜施肥,仿佛回到了童年。 正是這份意外之喜讓欒三軍格外盼望今年春節(jié)的到來,他早早就計劃著2021年1月底提前回老家享受全家團聚的快樂,但北京的疫情卻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前段時間,北京市疫情防控發(fā)布會提出,提倡市民群眾在京過大年,黨政機關干部帶頭在京過節(jié),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確需離京的要嚴格審批管理。在京單位原則上不安排人員前往境外、京外出差。 政府發(fā)出“在京過大年”的倡議后,欒三軍猶豫了。3天前,喜歡用抖音記錄生活的欒三軍發(fā)布了一條短視頻,表達了他的鄉(xiāng)愁和想要回家過年的愿望,吸引了不少在京湖北人的關注。武漢、黃石、荊州、孝感……各地的朋友們留言相互鼓勵與支持。欒三軍順勢創(chuàng)建了“京漂湖北人”的微信群,目前已有140人。 微信群中的湖北老鄉(xiāng)們交流著放假的時間、通行的政策,糾結著行程,想念著家鄉(xiāng)。有宜昌的朋友提出,響應政府的號召,疫情散去再回家團聚。也有懷柔的朋友主動邀請北京各地的湖北人到她家小聚,因為家里人從應城給她寄來了曬干的雞鴨魚肉。 遼寧本溪的徐女士,在武漢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工作,2019年3月結婚,2020年春節(jié),夫妻二人因疫情留在了湖北。新婚夫妻回娘家拜年的計劃也因此作罷。 “我已經(jīng)三個春節(jié)沒有跟媽媽一起過了,很想她。”徐女士說,她在武漢買的新房即將交付,按照老人的說法,新房在第一個年頭不能空著,所以她和丈夫計劃明年春節(jié)在武漢的新房里過年,“這樣一來,我近幾年只有今年能回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了,今后有了孩子回趟家更不容易。”徐女士說,她是獨生女,媽媽非常希望跟她一起過年。 1月11日,武漢疾控中心發(fā)布信息,提倡市民在漢過節(jié),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出行。看到這一消息,徐女士開始猶豫是否回娘家,這時她正好接到媽媽的電話:“你們今年就在武漢過年吧。”可是,徐女士心中對團圓的渴望越發(fā)強烈,想家,想媽媽! 退票 就地過春節(jié) 在福建福州工作的文程,是湖北宣恩人,原本在去年12月底就在網(wǎng)上搶訂了一家人回鄂的高鐵票。然而,1月10日下午,他還是決定退票。“響應國家號召,減少人口流動,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減少各地工作人員的負擔。”他說。 文程一家共有4人,父母和妹妹在廣東佛山工作,而他則在福建福州旅游行業(yè)工作,因工作原因,一家人很少能聚在一起。
文程 前些日子,文程接到老家親戚的電話,得知表哥要結婚,時間正好在春節(jié)前夕,妹妹還收到回去當伴娘的邀請。把這個消息分享給家人時,父母和妹妹都開心極了。于是他在網(wǎng)上搶訂了1月27日即農(nóng)歷臘月十五回家鄉(xiāng)的高鐵票。 1月9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負責人表示,要引導錯峰出行和線上消費,優(yōu)化和錯峰安排學校寒假放假、春季開學的時間,倡導在工作地過年,盡可能減少人員流動,嚴控交通客流,提高人員通行的效率,對會議活動、景區(qū)參觀旅游等各種公共場所都要嚴格遵守各地的相關規(guī)定以及對人員控制的要求。 文程在網(wǎng)上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與家人商議今年春節(jié)能否不回家。“我們一家人已經(jīng)3年沒有回家了,父母55歲,在外面工作久了,他們很想回家,妹妹更想回去當伴娘。”原本以為回家的計劃難以改變,沒想到父母和妹妹都很贊同他提出的想法。 1月10日晚上,文程退掉了已預訂多日的高鐵票。“減少人員流動,就是為各地疫情防控做貢獻,這是我唯一可以做到的。”他說。 在文程老家,一直期盼他們回家過年的還有年過八旬的爺爺奶奶,奶奶在家早已開始備年貨迎春節(jié),隔三岔五還會給文程打電話問詢:“你們什么時候回來???”當奶奶得知他們不回家,一時說不出話來。 “爺爺每天都在關注新聞,得知我們不回去,他很理解。”文程說。身在異鄉(xiāng)的他,想念家鄉(xiāng)的臘肉,更思念遠方的家。不過,文程也并不打算前往廣東佛山與家人團聚。他稱,待氣溫回升,人口流動規(guī)模變小后,再同家人一同回湖北看望老人。 守護 留漢準備著
鄭海斌 鄭海斌是個95后,老家重慶。2018年大學畢業(yè)后,他就在武昌區(qū)南湖街道辦事處的公共管理辦工作。去年1月22日,他回到重慶家中,第二天武漢“封城”。“當時完全沒準備,想了很多辦法都沒能回武漢。”鄭海斌談到這件事,仍十分遺憾。雖然人不在武漢,但鄭海斌仍在家做了大量工作,如物資保供、出租車管理。鄭海斌說,街道辦收到生活物資后,他要及時對接,然后向各社區(qū)分配。他還需要調(diào)度和管理出租車,保證各個社區(qū)始終有充足的車輛在位。 上周,鄭海斌收到了就地過年的倡議。他沒有過多猶豫,馬上決定留漢過年,爭取在崗位上多做點工作。雖然暫時沒有春節(jié)期間的具體工作安排,但鄭海斌已經(jīng)處于隨時待命的狀態(tài)。“如果有需要,我可以隨時投入工作。”鄭海斌說。 鄭海斌是家中獨生子,往年通常是一家三口團聚過年。他下定決心后,就給父母打了電話,表達了歉意,也讓父母放心,他在異地也能平安過年。 為了讓兒子在武漢也能感受家鄉(xiāng)的年味,媽媽已經(jīng)著手制作香腸臘肉等年貨,打算到時候寄給他。
劉娟娟 在漢陽區(qū)五里墩街道五里豐社區(qū)工作的劉娟娟,跟鄭海斌想法一樣。劉娟娟的老家,在距武漢僅70公里的黃岡,不過,劉娟娟已決定獨自一人在武漢過春節(jié)。 劉娟娟說,去年1月底,她從武漢回到黃岡過春節(jié)。受疫情影響,她想盡辦法也沒能從黃岡回到武漢,只能在家通過網(wǎng)絡開展相關工作。眼看著同事們在防疫一線忙得團團轉,她卻在家無法出力。“我很慚愧,在武漢最需要我的時候,我沒有在這里。” 這種慚愧,是劉娟娟選擇今年留在武漢的重要原因。今年春節(jié),將是劉娟娟30年來第一次獨自度過的春節(jié)。 待命 守一方平安 又一年春節(jié)將至,為了避免春節(jié)時人員大范圍流動,不給疫情防控添亂,曹磊早早就把父母接來武漢。“既能全家團圓,又能堅守崗位,今年春節(jié),我繼續(xù)留在武漢,隨時待命執(zhí)行任務。” 曹磊曾當兵16年,16張車票見證著曹磊與家人每一年的團聚。在外當兵,報效祖國,他最牽掛的就是湖南湘潭的老家。
曹磊與他的妻子 2018年底,在廣水當了16年兵的曹磊,從部隊轉業(yè)到了武漢市公安局軌道分局治安管理大隊當警察。去年春節(jié)前,曹磊準備回湘潭和父母團聚,但突如其來的疫情,阻礙了他回家的道路。 曹磊告訴記者,往年春節(jié),他都要回老家待上四五天。“爸媽在電話里得知我回不去后,嘴上說著讓我安心留在武漢,全力投入防疫工作,但感覺他們心里還是有些失落。”曹磊說,現(xiàn)在湖南也在嚴格防控,父母終于能理解他在武漢的堅守。 “封城”后,曹磊接到大隊通知,全體民警值守崗位投入防疫工作。疫情中,他負責武漢地鐵12號線武昌段的治安管理工作,幫助滯留在地鐵項目的農(nóng)民工,協(xié)調(diào)社區(qū)解決生活物資。除了本職工作,曹磊還主動申請下沉社區(qū),進行“四類人員”排查。 他說:“今年家人都在這里,這下工作和家庭都能兼顧了。” 襄陽小伙陳誼陽,是武漢鐵路公安處漢口車站派出所執(zhí)勤警務隊民警。在漢口火車站站前廣場,陳誼陽回憶起了去年關閉離漢通道的那一刻。2020年1月23日凌晨,接到關閉離漢通道的通知后,陳誼陽恍惚了片刻,不得不取消回家的計劃,收起了念家的心,迅速投入到工作任務中。
陳誼陽一家 大城瞬間按下暫停鍵,站外旅客十分焦慮。1月23日一整天,陳誼陽都在漢口火車站外,向旅客解釋武漢市緊急布置的防疫防控措施。 陳誼陽告訴記者,他父親也是襄陽市的一名公安民警,因工作原因,一家人總是不能團聚,假期也很難湊在一起,只能抽空短暫相聚。 陳誼陽說,今年臘月,母親會給他寄來親手包的餃子,一家三口將通過視頻連線,隔空吃頓團年飯。“今年有了這頓團年飯,我會更安心地待在武漢,值守崗位,隨時待命。” 楚天都市報記者昨日梳理發(fā)現(xiàn),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貴州、湖北、湖南、四川、重慶、浙江、江西、江蘇、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甘肅、陜西、安徽、寧夏、吉林等24個省市自治區(qū)發(fā)出倡議,就地過年。 (□楚天都市報見習記者 劉琴 周浩 張奇 楚天都市報記者 孫澤宇 尹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