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需要一個小時的路程,現(xiàn)在開車25分鐘就到了。”“以前需要繞幾條路,現(xiàn)在高架橋建成,一路綠燈真方便。”“這段路曾經(jīng)坑坑洼洼,現(xiàn)在你看,平整得連路面的井蓋都看不到”……軍運會期間,穿行在三鎮(zhèn)街頭巷尾,這樣的贊嘆聲時有耳聞。“武漢真的很漂亮,交通出行很順暢。”這是參加軍運會的丹麥女運動員Henle,用不太熟練的漢語,一字一頓說出的江城印象。和Henle一樣,大武漢高質(zhì)量、網(wǎng)絡化、一體化城市交通設施體系的建成,讓眾多外來的運動員、觀眾由衷地點贊。 一條大道帶活一個片區(qū) 黃家湖大道,是各國運動員進出軍運村的必經(jīng)之地。 23日上午,法國籍羽毛球運動員Jacques,特意到軍運村附近走了走。寬闊的黃家湖大道,車行通暢,他頻頻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曾經(jīng),黃家湖大道與三環(huán)線交會節(jié)點區(qū)域歷史欠賬多,是軍運會重點保障路線“倒逼提升”的重點,涉及市政道路、軌道交通、綜合管廊、河道和岸線整治及水質(zhì)提升等多項工程。 苦干加實干,舊貌換新顏。施工方中建三局基礎設施公司說,以前,黃家湖大道路兩邊高壓線塔林立,如今都已拆除,各種管線遷入地下。路兩邊也大面積綠化,營造出“大林、大綠、大手筆”的景觀環(huán)境。沿線居民前往漢陽、黃家湖西岸、江夏更加快捷便利。
如今,家住黃家湖大道的曾女士,晚飯后總喜歡散步到附近看一看。她說,以前這條道路雜草叢生,破舊不堪,現(xiàn)在成了景觀大道,“軍運會讓自己所在的片區(qū),成了熱土”。
圖為:軍運會公路自行車賽在東湖綠道舉行
圖為:楊泗港大橋通車
圖為:漢口沿江大道修繕一新 一批工程暢通城市交通 本月初,“金秋黃”的楊泗港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金色巨龍橫臥長江之上,連接漢陽和武昌,格外靚麗。 10月17日,參加軍運會報道的阿聯(lián)酋中阿衛(wèi)視記者艾琳娜來到黃鶴樓打卡,舉目遠眺,長江上的一座座橋梁,讓她驚艷不已。 家住漢陽江邊的64歲退休工人尹鄂洲,每天都要騎著單車在楊泗港大橋跑一趟。他感慨,武漢已建成通車10座跨長江大橋,漢江上也有不少橋梁,“武漢真不愧‘橋都’這個稱號。” 與楊泗港大橋同步開放的還有楊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驅(qū)車從漢陽國博中心門口出發(fā),上楊泗港長江大橋、經(jīng)楊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至珞獅南路,再沿二環(huán)線經(jīng)水果湖隧道至梨園廣場,全程用時30分鐘,而在數(shù)月前,這個時間要增加一倍。 同樣,得益于光谷大道高架的開通,從江夏至光谷,經(jīng)光谷大道、東湖隧道、二環(huán)線,最快30分鐘可達青山,全程無紅綠燈。 江北快速路,魯磨路隧道,大學園路跨三環(huán)線高架,漢江大道商務區(qū)段,二七長江大橋臨江大道匝道……今年以來,一條條道路建成通車。不少市民贊言,以軍運會為契機,武漢花大力氣修路架橋,交通越來越便捷了。 眾多細節(jié)彰顯大城匠心 梅花、白鱀豚等有著武漢城市印跡的圖案隨處可見;休閑長椅、隱形井蓋等一批城市家具設施十分便民;一組組精細的花境扮靚道路……25日,從深圳來漢的珠寶經(jīng)銷商楊勃漫步在漢口沿江大道,發(fā)朋友圈說:“半年多沒回武漢,沿江大道,已經(jīng)蝶變?yōu)槭澜缂壍某鞘薪謪^(qū)。” 漢口沿江大道,武昌臨江大道,分屬長江左岸大道和右岸大道。軍運會期間,它們已成為武漢長江主軸兩條最為重要的景觀城市道路。 作為一名珠寶商,楊勃對細節(jié)非常關注。在沿江大道,他發(fā)現(xiàn)在道路細節(jié)處理處處彰顯著武漢獨特的文化印記:路燈造型的主題是“江洲漁火”,契合了武漢的港口碼頭文化;非機動車道的窨井蓋上,雕刻著武漢標志性建筑——黃鶴樓。行道樹樹穴內(nèi)鋪設的預制砼板上,鐫刻著武漢市的市花梅花、長江白鱀豚的圖案…… 同樣,在軍運會主場館武漢體育中心門口的車城北路,道路綠化按照“四季長青、三季有花”的標準,使用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鄉(xiāng)土花卉和樹種;道路附屬設施凸顯城市特色,如樹穴四個角上印有黃鶴樓標識,防撞石底部刻有海水波浪、上面印有車都LOGO。 聲音 盛會助推城建標準升級 “今年,地鐵已經(jīng)開通2號線南延線、蔡甸線,楊泗港長江大橋通車……一批工程的投入使用,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大武漢越來越好。”26日,家住武昌東亭小區(qū)的許本秀老人,談及軍運會給武漢交通帶來的變化,如數(shù)家珍。 武漢市城建局相關人員說,按照辦賽事和建城市相結合的要求,近年來,該局開展了城市道路和工地環(huán)境綜合整治提升,已建設完成42條城市主干道,武漢市快速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81公里;整治道路不平整、路面破損和箱柜占道等突出問題,整治道路總長約2837公里,全市道路平整度、行車舒適度有了很大提升。 “軍運會的召開,助推了武漢城市建設標準的升級。”上述人員表示,武漢推出了一系列城市建設的技術標準,組織制定了一系列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標準、圖集、導則等指導文件,如《武漢市建設工程施工邊界設置技術標準》、《武漢市市政公用工程細部構造做法》、《武漢地區(qū)市政管線檢查井技術規(guī)定》等。 除了上述變化,軍運會還使得城市建設更加精細化,如發(fā)布臨時占道施工管理手冊,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工藝工法,實現(xiàn)3小時井蓋整治提升夜間快速作業(yè)法,讓城市建設在“看不見、靜悄悄”的狀態(tài)下高效率完成。不少市民注意到,江城建筑工地環(huán)境越來越美觀,通過推出施工圍擋標準,全面推廣綠植圍擋和仿古園林式圍擋,提升工地管理標準,為“武漢藍”添磚加瓦。 據(jù)悉,目前武漢市正在編制《“精致武漢”三年行動計劃》,將于年底出臺,“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更重要的是制定長效機制,將軍運會期間好的城市治理理念和做法繼續(xù)貫徹下去,真正讓市民享受到因辦賽事所帶來的福祉,進一步增強幸福感、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