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通禪寺位于武昌洪山南麓,為歷世清凈佛剎,是三楚第一佛地,是武漢市著名佛教四大叢林之一,是武漢現(xiàn)存最古老的寺院。 寶通禪寺歷來是皇家寺院,在各個朝代都得到了皇家的維護和保養(yǎng),如今的寺院建筑明顯有皇家氣派。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同年列為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漢傳佛教重點開放寺院,1992年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占地11萬多平方米,是中南地區(qū)城市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寺院,其規(guī)模之大、殿堂之宏偉為武昌諸剎之首。 寶通禪寺,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有1600多年的歷史。始建于南朝劉宋年間(420-479),初名東山寺。唐貞觀年間(627-649)易名彌陀寺;南宋端平年間(1234-1236)更名為崇寧萬壽禪寺,是武漢現(xiàn)存最古老的寺院。凈土宗、禪宗、密宗,多宗會聚,在歷史上曾得到唐文宗等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護持,是最具典范的皇家寺院。寺內(nèi)殿宇樓閣依山而建,層疊有致,隱現(xiàn)自然,古樸莊嚴,方圓165畝,面積最大。 文物薈萃,宋鐘、元塔、須彌座、明獅;古跡繁多,摩崖石刻,洪山八景,最具佛教文化內(nèi)涵。我國近代佛學泰斗太虛大師創(chuàng)辦的武昌佛學院1994年在寶通禪寺復辦,是近現(xiàn)代最重要的僧伽教育基地。 唐代寶歷二年(826年),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開元寺善慶和尚云游到隨州大洪山修建了“靈峰寺”。善慶和尚圓寂前,毅然割了自己的雙足留在寺內(nèi),表示升天之后也要為鄉(xiāng)人利益奔走,這雙“佛足”成為靈峰寺歷代相傳的鎮(zhèn)寺之寶?;实蹫榇速n給善慶“慈忍大師”的法號,還御書了“幽濟禪院”的匾額送給靈峰寺。 北宋末年,改名為“崇寧萬壽禪寺”。元末萬壽禪寺毀于戰(zhàn)火。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改名為“寶通禪寺”,成為武漢四大叢林之一。明朝末,寶通寺又遭毀壞。 清康熙年間對寶通寺進行重修和增建,規(guī)模宏大。咸豐末年毀于戰(zhàn)火?,F(xiàn)存建筑大多是清末保存下來的建筑。 寶通禪寺歷來是皇家寺院,這是武漢寺院中非常獨特的一點。也正因為如此,它的寺院建筑都和北京故宮的建筑非常類似。它是武漢現(xiàn)存年代最早、占地面積最大的廟宇,為武漢四大叢林之一。 在歷史上還曾得到過10位皇帝和6位王候的護持,是一座典型的皇家寺院,對于研究中南以至全國的宗教文化歷史活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