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影壁在襄陽市襄陽城東南隅。因全用青綠色石料刻砌而成,故名。明正統(tǒng)元年(1436年)襄王朱瞻墡,自長沙徙封是邑,營造宮室,此壁就是當(dāng)年王府門前的照壁。崇禎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毀,唯照壁保存至今。高7.6米,寬26.2米,厚1.6米,系仿木結(jié)構(gòu),面闊3間,均以漢白玉鑲邊。中間刻有“二龍戲珠”,左右各刻巨龍飛舞于“海水流云”之間。四周邊框精雕小龍64條,姿態(tài)各異。影壁造型莊重,雕刻華美,風(fēng)格豪放,生動雄偉,是石刻中珍貴的藝術(shù)品之一。王府舊址上,現(xiàn)已新建王府大門、正殿,陳列著襄陽市及所屬各縣出土的文物。 綠影壁是明襄藩王府的前照壁,位于襄陽城東南隅。因壁石蒼翠,故名“綠影壁”。由壁座、壁身、壁頂三部分組成,全壁分為三堵,三堵各用雕龍漢白玉塊鑲邊,鮮明醒目。壁側(cè)各雕海中仙山。頂為廡頂,飛檐,脊吻,頂面全用石雕,如殿堂。座為須彌座,四周白玉塊。中嵌綠色砂巖,皆雕浮龍。全長24.95米,厚1.57米。中堵長12.13米,高約7米,東西兩堵各長6.44米,高約6米。綠影壁下薄上厚,是一種建筑藝術(shù)的表現(xiàn)。 壁用綠色砂巖塊浮雕云龍海水,然后拼砌而成。合壁雄偉壯觀,壁的主畫面,以及壁座、壁頂、壁脊雕龍百條,大的5米有余,最小的只有十幾厘米。雕龍生動自然,使人有脫壁而出之感。中堵的主畫面雕巨龍兩條凌空騰飛,爭戲一顆直徑達(dá)33厘米的玉珠,左、右兩堵各雕一蛟龍飛向中堵,大有奪珠之勢,整座壁面霧海茫茫,群龍爭躍。綠影壁是中國現(xiàn)存四大影壁之一,屬中國第二大影壁。也是獨(dú)具特色的一座。明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李自成,在這里登基稱“大順王”。當(dāng)年李自成一把大火燒了明王府,豪華的府第蕩然無存,而藝術(shù)珍品綠影壁卻安然無恙的幸存了下來,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