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方山風景區(qū)---湖北旅游景點名勝古跡風景區(qū)圖片
來源:網(wǎng)絡 媒體:武漢網(wǎng)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20-04-18 19:19:28
摘要:斗方山風景區(qū)位于大別山南麓,浠英羅三縣交界處,亦稱斗方禪林,建在斗方山上,最初由后唐同光元年(923)無著禪師建造,北宋時佛印禪師駐錫傳經(jīng),元遭兵毀。明洪武重建,規(guī)模宏大,僧弟子數(shù)百人云集山上,盛極一時。建國初,寺廟僅存上斗方三重殿堂,上殿梁
斗方山風景區(qū)位于大別山南麓,浠英羅三縣交界處,亦稱斗方禪林,建在斗方山上,最初由后唐同光元年(923)無著禪師建造,北宋時佛印禪師駐錫傳經(jīng),元遭兵毀。明洪武重建,規(guī)模宏大,僧弟子數(shù)百人云集山上,盛極一時。建國初,寺廟僅存上斗方三重殿堂,上殿梁、柱皆石結構,石柱八根,高4.6米,柱圍2.2米,建筑牢固,造型壯觀,工程巨大。殿前有月臺式場地,場前有石質臺階。中殿和下殿為青磚結構,亦有石柱八根,殿內有石質佛龕。近年來,香港印靜法師會同香港佛門弟子捐資千萬元修復斗方寺,中國佛教協(xié)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當今禪宗大德高僧本煥大法師任斗方寺方丈。重修后的斗方寺于1998年11月16日正式對游人開放。斗方山多石洞怪石,相傳八卦洞右側的石樓,是乾隆進士范思皇讀書和倡"三教"(道、佛、儒)之所。斗方山是佛教圣地,也是觀光游覽的好去處。


斗方山因山形斗方而得名,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山且諸峰羅列,氣勢雄偉,山中四千畝林木郁郁蔥蔥,花草斗艷,四季春色,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山南側,奇石林立,千姿百態(tài),因形狀物, 如生,更有洞府遍布,歷來為游人所神往。山東側的“舍利寶塔”建于北宋時期,紅沙石質,單件各幅,行如立鼓,小巧玲瓏,被載入《中國寶塔名勝大辭典》。斗方寺古殿為一色的花崗石建筑,石梁、石竹、石墩、石架、石墻貫斗,上刻蟠龍花紋,工精形肖,勢態(tài)宏偉壯觀,富有濃厚的傳奇色彩,是省級重點保護單位。山中還有摹巖刻字十多處,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詩文上百篇,傳奇故事數(shù)百個,潛在著豐富的旅游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