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口的縮影——花樓街花樓街作為漢口保存時間最長的老街之一,就是漢口的縮影。據(jù)《湖北地名趣談》載,清朝末年,漢口辟為通商口岸。在緊鄰租界的地區(qū),商業(yè)興盛,人口稠密。茶肆、酒樓、雜貨鋪、金號銀樓林立。這條街上多半是磚木結(jié)構(gòu)的樓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繪彩色花飾,并將門窗雕鏤成古香古色的圖案,被稱作花樓,這條街也就稱為花樓街。 花樓街是位于武漢漢口的江漢路和六渡橋之間的一條街,分前花樓街,中花樓街,后花樓街。前花樓街在江漢佳麗廣場背面、中花樓街在六渡橋在江邊之間。晚清以后,后花樓一直是繁榮的商業(yè)中心,名牌名店林立。九如齋的辣子油、菌子油,十足湘江風味,獨家經(jīng)營,別無分店;金同仁中藥號,位列漢口十大中藥店之一;老四季美號稱湯包大王,莫不是名噪一時的名店。 用一句話形容,花樓街簡直就是漢口紙醉金迷??上У氖?,這條通幽小巷曲徑里份的花樓街,如今已經(jīng)轟然坍塌成了一片了無生氣的斷垣殘壁。那些生成里、方正里、雙陸里、皮業(yè)巷、百子巷、交通巷、熊家巷、苗家碼頭等等從小玩到大的街巷,也消失不見。 你不知道的武漢八大百年老街 2.舊時大戶人家的聚集地——同興里同興里隱藏在漢口的鬧市區(qū),但又不是那么“出名”,前年還獲得了“江城十大最美街景”提名。經(jīng)過蔡鍔路和車站路兩個路口,就到了同興里。小巷入口的兩旁,都是開在老房子里的咖啡館,入口的圓形拱門旁掛著“同興里”的銘牌,拱門上拉著“歷史老巷,近代民居”的橫幅。在小巷入口的馬路對面,還有幾家民間藝術(shù)館和藝術(shù)會所。 眼前是老漢口的市井小巷,走入小巷,感覺跟普通的武漢里弄有那么一些類似,市井、生活氣息濃郁。走在巷子里,不時傳來陣陣麻將聲。 雖然這里只是市民的普通住宅,但老房子的印跡,卻讓人無法忽略這里的厚重歷史。高高大大的入戶大門,印跡斑斑的紅色大窗戶,無一不透露著它所經(jīng)歷的歲月,就是這份歲月的感覺,讓人心情寧靜。 你不知道的武漢八大百年老街 3.漢口的漢口——泰寧街具有漢口特色的地方,不是龍王廟,也不是江漢路,漢正街,武漢廣場和商場,而是泰寧街。就像北京的潘家園、上海的豫園、南京的夫子廟,漢口的泰寧街才最能反映漢口的世俗、民情、價值觀。 泰寧街是武漢有名的和最大的舊書市場,每周六和日才“開放”。舊書攤最多能有三四十家,平時也有兩三家舊書店開門。都是臨時性的地攤,也是鐵血城管開的一個“后門”,他們閉了眼的地方。 這個地方可以出店經(jīng)營,可以擺在街角落也可在街中央,也不要營業(yè)執(zhí)照,武漢人稱之為“挖地腦殼”。除了舊書和雜志之外,還有各種舊玩藝:老唱片、像章、紀念章幣、文革文物、老電子產(chǎn)品等,有時街道中飄蕩著戲曲唱片的聲音。有很多懷舊的市民都愿意不遠萬里到泰寧街淘寶。 而如今,該市場已經(jīng)無法再看到了。泰寧街的關(guān)閉,讓人山人海淘著心頭好的場面,只能存在了記憶里。 你不知道的武漢八大百年老街 4.舊時租界縮影——黎黃陂路黎黃陂路所在地域于1897年劃入漢口俄租界。1900年租界當局修筑此路。1946年元旦,國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后,命名為黎黃陂路。今天,黎黃陂路兩側(cè)仍保留了大約17處租界時代遺留的歐式建筑。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這里的街巷都沒有喧嚷,也沒有這座濱江大城的火辣,只有那些略顯狹窄但充滿著近代風情的西式馬路,只有鱗次櫛比的歐式房屋的典雅造型和寂靜的院落,讓人聯(lián)想滄桑逝年。 沿街一間挨一間的茶屋、酒吧、咖啡廳,多得數(shù)不過來,只見燭光微顫,窗影朦朧,真的能夠讓人實現(xiàn)“穿越”,穿越到百余年前的老城時光。 黎黃陂路“慢生活”街區(qū),是大漢口神采與氣質(zhì)的延續(xù),它以特有的寧靜和浪漫,使無數(shù)現(xiàn)代年輕人向往和沉迷。當你漫步在這里的街巷,總有一種莫名的意愿和力量拽住你的腳跟,讓你留戀,讓你駐足。 5.全國僅此一條的路——一元路相對很多城市都有的上海路、北京路、臺北路,一元路在全國僅此一條,絕無重名,一元路位于江岸區(qū)南部,沿江大道與中山大道之間。此路直通江岸一碼頭,故取名“一元路”,有“一元復(fù)始,萬象更新”之義。中山大道將一元路自然分成南北兩段。 一元路南片商業(yè)氛圍較重,北片則是武漢市的老住宅區(qū)和市行政事業(yè)單位的聚集地,市政府也設(shè)立在這條街上,透綠的柵欄展現(xiàn)著其風采,在時代的巨大變遷中,它越來越清秀迷人。 6.靜謐的老街道——洞庭街洞庭街的位置絕對屬于漢口的熱鬧地段,貫穿原英、俄、法三國租界,即使如斯,整條街道在白日也是靜謐的,似乎都邑的鼓噪與己無關(guān)。洞庭街上有不少老建筑,走在街上會不時被某幢老建筑吸引,駐足欣賞以至忘記了時間。 “洞庭街81號”是1885年建成的前法國領(lǐng)事館——這棟小洋樓破損的實在有些嚴重,周圍的綠化也沒有精心收拾。歷經(jīng)百年之后,這棟老房子已經(jīng)變成了私人住宅。 這棟老房子里誕生了世界頂級的小提琴——劉明堅制作的琴,帕爾曼等世界頂尖小提琴演奏家都曾演奏過。院落的大花壇里種滿了梔子花,每到初夏,梔子花開,潔白一片,香徹滿院。房后有個很大的果園,桃子、梨子、葡萄很多。武漢的愛樂者將“洞庭街81號”形容成是一所住滿了瑰色美夢的房子,更有人曾給了它一個靈動而富有詩意的名字——“有音樂聲飄出的老房子”。 7.最斗狠的老街——洗馬長街武漢斗狠最有名的老街絕對是洗馬長街,這個名字據(jù)考證是明代皇帝(具體哪位萬歲爺卻是沒有考證出來)欽定的。從字面上看,這街一定長且闊:街可洗馬,了不得也哥哥!實際上,洗馬長街在漢陽,仰龜山兮望武昌;東倚大江沿江走,南抵長江大橋旁的洗馬長街一點都不長,500米而已。 去洗馬長街很是便利,公汽從長江一橋橋頭站下,或者坐去漢陽濱江年夜道一線的車到“鐵門關(guān)”站下車即是。 假如興致更高外加天色好的話,可以考慮從長江一橋武昌這邊安步到漢陽。洗馬長街最早只是一條幾百米的小街,此刻我們能溜達的卻遠遠跨越了,概略除了這個古典的很有氣派的街名,其它就真是“煥然一新”了。 你不知道的武漢八大百年老街 8.相隔“一條江”的老街——珞珈山街珞珈山街的街坊常有議論,老家來了親戚,總會迷路到武漢大學。即便是漢口的送貨師傅照著“江岸區(qū)珞珈山街”的地址,也會送貨到武漢大學去。珞珈山,珞珈山街,相差一個字,相隔了一條江。一邊是鼎鼎大名的武漢大學,一邊是默默無聞的老房子,能走到一起也算緣分。 “珞珈山街”早年名為“洛加碑路”。“洛加”二字傳為該地段的俄國業(yè)主的音譯名。1946年,此街取武昌珞珈山“珞珈”的諧音,改稱珞珈山路(一說為珞珈碑路),解放后改名珞珈山街。1967年,又改名韶山橫街,1972年才復(fù)名珞珈山街至今。“珞珈山街”的綠色街牌標識隱藏在黎黃陂路附近,一不小心就會錯過。 站在珞珈山街口,由北向南望去,盡收眼底,長不過100多米、寬不過20米的街道,典型漢口老街的做派,目前名列武漢市88處二級保護建筑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