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對部分用戶手機流量運用情況進行調查后發(fā)現,用戶流量過度耗費、運營商流量計費方式不行完善等現象的確存在,已成為通訊資費下降的一大掣肘。 跟著5G網絡時代接近,現有網絡的提速降費成為各方關心。在多方敦促下,各家運營商開端在現有套餐基礎上推出流量疊加包、閑時流量包等戰(zhàn)略來“投合”相關降費目標。但在各項優(yōu)惠辦法推廣之后,卻有不少用戶反映手機流量“越跑越快”,實際資費開銷不降反升。 《經濟參考報》記者聯系到另一位杭州網友“益田”,他說自己平時的流量基本在一個月2GB上下,前兩個月特意換了個3GB的套餐,沒想到當月才20日流量就用完了。于是又暫時加了兩個1GB流量包,幾天后又接到短信,說流量用完了。 流量究竟是怎么核算的?據通訊專家介紹,用戶運用的流量分為上行數據和下載數據,當用戶需求拜訪某網站時,先要發(fā)送懇求信號,然后發(fā)生必定的上行數據流,該網站將相關的信息發(fā)送給用戶,然后發(fā)生下載數據,兩部分相加則是用戶所耗費的總流量。 運營商“偷”流量說法并不建立 不少用戶表明,運營商無法供給手機流量的精準詳單,好像電話詳單一樣,能夠清楚看到每KB流量的詳細去向。 一些用戶提出,手機上裝置的安全軟件核算的流量與運營商的核算為何有差異?專家表明,手機安全軟件是依據檢測手機網卡發(fā)生的數據流來核算用戶耗費的流量,而運營商是依據基站等運營商自己的體系進行核算。兩者之間存在必定的差錯屬于正常,假如差異過大,則有可能是某一方出了問題。 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孫杰表明,監(jiān)測器沒有裝置任何其他軟件,是一個100%“純潔”的體系。從檢測成果比照來看,與運營商供給的流量核算幾乎沒有差異,因而運營商調整核算方式“偷流量”的說法并不建立。 削減降費“取得感” 易觀剖析師趙子明表明,在用戶層面,因為流量運用習慣逐步形成,用戶頻頻翻開數據服務,導致流量耗費明顯增加;另一方面,許多手機運用為及時提示用戶更新和推送各類音訊,往往會挑選主動連接網絡并進行更新,此時流量也會悄然無聲地“被耗費”。 裴智勇舉例,其團隊曾發(fā)現過一種植入手機正常運用里的木馬病毒,只要用戶裝置了帶有該病毒的手機運用,即便是滑動解鎖屏幕這個小小的動作,都會耗費必定流量。“一次解鎖耗費0.76MB流量,一個手機用戶假如每天解鎖150次,就意味著一天額外耗費100MB流量。” “流量偷跑”問題也與手機體系有關。據360手機安全專家介紹,安卓體系對運用權限是開放的,它答應多個程序一起運轉,即運用戶在退出某個程序后,該程序還可能在后臺持續(xù)運轉并耗費流量。 現在,手機、電腦已經成為許多人暢游互聯網的“標配”。依據我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39次《我國互聯網絡開展情況核算陳述》,到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劃達7.31億,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互聯網普及率到達53.2%。“一半多的我國人成了網民。因而,網絡覆蓋、上網速度、流量資費是關乎民生改善的大事。”我國通訊業(yè)觀察家項立剛說。 我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方針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馬源以為,在對降費的了解上,用戶和企業(yè)存在不同。用戶了解的降費是直接下降通訊開銷,而企業(yè)了解的降費是下降相關事務單價,完成“薄利多銷”。因而,移動通訊的提速降費在一些方面無法取得用戶普遍認同。 <p background-color:#ffffff;font-size:18px;text-indent:2em;"="">對此,杭州某運營商市場部負責人黃女士表明,提速降費工作受事務調整、網絡升級、體系改造、途徑落地等很多要素影響,需求必定的準備時間,每一個用戶終究享受到相關優(yōu)惠和感知提高也是一個逐步變化的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