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水塔,跨鐵路……歷經(jīng)多年拆改建設,南湖核心區(qū)“斷頭路”現(xiàn)已打通。 記者近日獲悉,丁字橋南路橫跨鐵路段(雄楚大街—瑞安街)道路已于4日晚完成驗收并通車。 采用地面道路+高架橋方式建設 今日下午3時許,記者驅車經(jīng)文薈街,駛入丁字橋南路。一個紅綠燈的短暫等待,丁字橋南路(雄楚大街—瑞安街)蔚然眼前。 作為武昌地區(qū)一條重要的南北向主干路,丁字橋南路北起雄楚大道,南至南湖大道,是南湖新城與武昌主城聯(lián)系的重要通道之一。本次通車的丁字橋南路跨鐵段全長660米,位于雄楚大道與瑞安街之間,以‘地面道路+高架橋’的方式建設。設計為雙向4車道,時速50公里/小時。
車行橋上,記者注意到,道路沿線車流車道上瀝青攤鋪平整,白色標識線嶄新清晰,每間隔數(shù)十米,設有弧形路燈。橋面兩側,供行人上下橋梁的人行步梯正在修建中,暫未面向市民開放。道路與雄楚大道相接處設有紅綠燈,少數(shù)車輛在此等候。“早就聽說要通車,今天專門開車來體驗下。”家住南湖松濤苑的李先生說,希望跨鐵段的通車,能緩解片區(qū)內(nèi)的擁堵現(xiàn)狀。 丁字橋“難”路緣何而來 十多年間,伴隨楊泗港大橋開通,文薈街地下通道通車,南湖“毛細血管”路網(wǎng)日益完善。但由于交通主動脈缺失,南湖居民需繞到書城路或珞獅路前往街道口、光谷等地,苦不堪言。 “先是拆水塔,后來又是跨鐵,天天盼著的路終于通了!”說起丁字橋南路橫跨鐵路段,家住江南庭院的陳女士感慨連連。她告訴記者,自己14年住進南湖,家門口的丁字橋南路不能通行,需要繞行一大圈出南湖前往街道口上班,原本40分鐘的上班路,要花近2個小時,太不方便。談到通車,陳女士十分高興。
2016年6月,涉及水塔拆除、跨鐵工程的丁字橋南路(雄楚大街-瑞安街)跨鐵段正式開工,3年多的漫長施工,2019年底,伴隨著武昌車輛段水塔的拆除,丁字橋南路順利轉入跨鐵橋梁施工。 “橋梁上跨武昌客車車輛段8股存車線,不允許有絲毫閃失。”丁字橋南路跨鐵工程上跨武昌車輛段承建方,中鐵七局武漢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480米的高架橋中,105米正位于武昌客車車輛段密集的鐵路網(wǎng)上方,每天僅有90分鐘左右的‘窗口期’可用于封閉作業(yè)。 為此,項目部提前將鋼箱梁拼裝完畢,采用10臺450T步履式千斤頂由南至北頂推,全過程監(jiān)控測量,糾偏處置,確??玷F段頂推施工的順利進行。 南湖核心區(qū)再添一條南北向通道 當日上午,記者查看手機地圖發(fā)現(xiàn),全長約9千米的丁字橋南路,其北段均呈可通行的藍色。
沿途,記者遇到家住江南庭院的車主劉先生,“我女兒在武漢初級中學,每次接她回家,都要從嶺南路、文薈街繞行。高峰時期,10多分鐘的車程,要堵半個多小時,十分不便。”他說,待人行輔道路通了,今后接女兒下晚自習,步行也也只需近20分鐘。 “丁字橋南路跨鐵路工程即將完工,但仍需等待紅綠燈,后期人流車流是否還會擁堵?”“能否考慮將武昌區(qū)丁字橋路和中南路通過類似裁彎取直方式改造道路連通,貫通南湖花園和內(nèi)環(huán)中南路的筆直連接?”對于已通車的丁字橋南路跨鐵工程,市民們熱議連連。 隨著該路段的通車,南湖片區(qū)居民可經(jīng)由丁字橋南路往北抵達丁字橋和街道口,或通過丁字橋南路、南湖大道往東直達光谷,緩解珞獅路、書城路的交通壓力,改善南湖片區(qū)的交通狀況,方便周邊學校、居民和單位的出行,加快周邊用地的開發(fā)和經(jīng)濟建設。 |